以聚合物类防水产品为例:
现象一:防水层起皮、粘接不牢固。
[原因]:
1) 基面强度不高,有起皮、起砂现象,
2) 基层表面堆积灰尘,涂防水层之前未扫除浮灰
3) 基层较干燥,将防水材料中的水分吸走,造成防水材料中的胶凝材料水化时不完全
[处理方法]:
1) 对有缺陷的部位应进行修补,必要时要铲除起皮、起砂部位重做。
2) 施工时要按要求严格清理基面
3) 施工前要充分润湿基层
现象二:涂完防水层,贴上瓷砖后,前期没有异象,后期出现了空鼓掉砖的现象。
[原因]:
1) 防水层自身内部断裂,防水涂料自身的强度不够
2) 防水层与基面断裂(在基面处理正确的前提下),防水涂料自身的粘接力不够,使用的乳液过于偏柔性,瓷砖胶加瓷砖有一定的重力,可能当时粘接没问题,但长时间由于重力的影响,造成防水层和基面断裂,形成空鼓继而掉砖。
3) 防水层与瓷砖胶断裂:a. 瓷砖胶自身的粘接不够;b. 防水层表面过于光滑。
[处理方法]:
1) 调整防水涂料自身的配方,增加胶泥材料的用量;
2) 更换Tg相对高点的乳液,提高抗拉能力;玻璃化温度(Tg)玻璃化温度(Tg)是指高聚物由弹性状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.Tg高膜硬度好耐沾污性好,相对来讲MFFT也高,如使用不当,容易产生龟裂等现象.Tg低膜较软,发粘耐沾污性差
量低成膜温度(MFFT)MFFT是指乳液薄膜在温度条件合适时,随水份蒸发聚合物乳液粒子充分融结成连续透明薄膜时的温度即为MFFT.MFFT过高会造成龟裂现象,可加入成膜助剂Texanol等进行调节.
3) a. 更换粘接力好点的瓷砖胶;b. 在防水层表面涂层界面剂,增加粘接,或者在防水层施工后表面涂一层细砂。
现象三:防水层表面有气孔或者砂眼
[原因]:
1) 防水涂料自身的消泡未做好,使用的消泡剂消泡效果不好;
2) 材料自身过于黏稠,在搅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被包裹在浆体中不易消除;
3) 基面过于干燥,将防水材料中的水分吸走,干的快,不能很好的成膜;
4) 材料搅拌不均匀,搅拌后未静置,材料自身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未消除就开始施工。
[处理方法]:
1) 替换消泡效果好点的消泡剂;
2) 在保证不流挂的前提下,尽量保证防水材料不要过于黏稠,材料中尽量不加或者少加增稠剂(因为其对材料后期的性能也会有影响);
1) 施工前将基面进行润湿处理,但基面不要有明水。
4) 待材料充分搅拌静置5分钟以后,再使用。
现象四:防水层自身存在开裂
[原因]:
1) 基面未做润湿处理,表面太干,吸走了材料中的水分,造成局部水化不完全,进而引起收缩,形成开裂;
2) 施工时一次涂刷的太厚,收缩增大,引起开裂;
3) 基面不平整;
4) 基面自身有收缩,进而引起防水层的收缩开裂;
5) 在犄角处使用了比较刚性的材料。
[处理方法]:
1) 表面进行润湿处理,但不能有明水。
2) 防水层至少分两次涂刷,每次涂刷的厚度不能大约1mm且必须待第一层完全表干以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涂刷。
3) 将基面不平整处,进行修复或者铲除。
4) 对收缩相对明显的基面进行处理,用地固界面剂涂刷处理。
5) 犄角处选用柔性好的材料。
现象五:防水层表面存在泛白
[原因]:
1) 材料搅拌不均匀,液料与粉料未充分混合;进而造成离析;
2) 施工时,基面有明水。
[处理方法]:
1) 充分搅拌均匀静置5min后,再涂刷;
2) 待基面没有明水后再涂刷。
现象六:防水层干燥速度慢且表面有水珠
[原因]:
单组份丙烯酸涂料是通过水分挥发成膜,潮湿、低温环境,阻碍了涂料中水分的挥发;而水珠是由于空气潮湿、不流动。
[处理方法]:
1) 加强室内的通风条件可以更利于水分的挥发;
2) 采用薄涂和多遍涂刷的方式,有利于水分的挥发,且必须待前一遍表干后再涂刷下一遍;
3) 在潮湿条件下,尽量使用双组分的防水涂料进行施工。